新湖系实际控制人黄伟堪称大隐隐于市的神秘商人,但其麾下的金融资产却最为透明,目前所持有的8家金融机构股权,皆由麾下的两家上市公司新湖中宝600208)及哈高科(600095)持有,概无例外。按照新湖集团的官方介绍,金融业已经成为该集团仅次于地产的第二大产业。其入股的金融机构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四大类别,而控股74.59%的湘财证券无疑是其中的旗舰。

期货玩家变身期货公司老板
据称黄伟爱好炒期货,而其控制的首家金融机构正是期货公司——天地期货,这家公司也是新湖期货的前身。
早在1999年,黄伟即完成了对天地期货的实际控制。新财富查阅到的天地期货股权变更记录显示:1999年5月26日,黄伟实际控制的宁波昌达贸易有限公司、新湖集团,分别从浙江省高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港澳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了天地期货83.75%、2.5%的股权。2000年3月,新湖集团单独再向天地期货增资1000万元,持股比例由2.5%上升至35%。

此后,天地期货的股权结构一直未有变化。
2007年10月9日,新湖中宝发布公告,拟受让大股东新湖集团持有的天地期货35%的股权,并对其进行增资3500万元。增资完成后,新湖中宝持有天地期货71.15%的股权,天地期货旋即更名为新湖期货。
2009年及2010年,新湖中宝再连续两次向新湖期货增资,持股比例进一步提高至91.67%。
温州首富黄伟:从2万到290亿的传奇故事
有人说他是温州最神秘的富豪,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却是一个资本系的幕后掌控人。也有许多人认为他是资本市场最后一个大佬,无所不有,像雾像云又像风。
“2016胡润百富榜”显示,3位温商(家族)进入前100名,黄伟、李萍夫妇以290亿元的身家连续三年领跑温商。
温州一直是个富豪群居的地方。但是新湖中宝的掌门人黄伟则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温州模式的财富之路。他脱离了温州的主要产业——制造业,凭借资本运作方面的“天才”特性和对投资市场的先知先觉让他成为了“异类”。

1959年出生的黄伟,早年在温州师范学院大专毕业。然后在浙江省委党校读本科,毕业后到温州市委党校教书,教书时间很短就下海了。他到杭州开了一家眼镜店。据说当时是因为家里负了一大笔债。去了杭州后,在国际大厦租下了几个柜台卖眼镜,赚了2万多元。显然,此时的黄伟没有过人表现。刚刚接触到市场经济的活力时,更多的人忙于营销与生产。当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正泰集团南存辉等富豪走出温州模式下的一个个样本之际,黄伟依然名不见经传。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黄伟本人的超常预见能力,从时间节点上看,黄伟的上位更像是踩准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脉象”。
1991年末,上海发售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每本30元。每本证都有一个号码,凭证参加1992年上海市发行的股票摇号,中号者才能购买股票。当时,很多人并不了解股票认购证,30元也不算小钱,精明的上海人大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光看不买。可以说,发售形势一片惨淡。据说,黄伟在眼镜销售中积累的2万元资金在此时派上了用场,他买了800多本认购证。由于买的人少,买到了认购证的人,中到新股的概率就高了。坊间,时不时传出,某某中到一个新股,发财了。之后,在上海人眼中,买到认购证就意味着找到了发财机会。每逢认购证发售,他们拿着板凳、被子漏夜排队。1992年的认购证一度曾在黑市上炒到上万元一本。正是这800多本认购证,为他换来了800多万元的原始资本积累。在股市赚了钱后,他开始做期货。当时很多基金跟着他玩,他能指挥几十亿元的资金。对黄伟玩股票、期货的上述故事,有浓厚的“传说”色彩。“黄伟其实也做过国债,但当时并没赚。”同样在瑞安一中任教过的王先生透露。黄伟在资本市场的积累显得非常低调。并且黄伟不嗜烟酒,平时喜欢打的或步行上班。多年来,他刻意不在有媒体记者在场的公开场合出现,也没有像很多企业家一样去追逐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身份。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黄伟一年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忙于在各地寻找房地产和矿产等开发项目。见诸各地媒体的,就有黄伟到青海海西州、湖南长沙、四川泸州、江西九江、安徽霍邱等地考察的新闻。而黄伟的名字和照片等公开见报,全赖考察时有当地领导接见,黄伟不得已而随领导“被曝光”。有人这么形容黄伟与其打造的新湖系:黄伟构筑了一个标准的金字塔式公司结构,其本人站在塔尖,控制新湖控股,并通过新湖控股控制上市公司哈高科和主要资本运作平台新湖集团。在新湖集团之下,控制新湖创业和新湖中宝,还有一个庞大的地产业务底端。
“深谙资本投资窍门的新湖,每每能踩准节拍。”一位长期研究新湖的信托圈专业人士如此评价。如今已辞去职位的黄伟在幕后负责战略决策,但由他创造的期货界神话仍然吸引着无数人前赴后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