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源:中国期货行业拓荒者

“我对中国期货业的自信, 始于对国外期货业的观察研究, 期货是一个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上百年, 并且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熟行业”。

他是一位拓荒者, 在一块荒地上种下了期货这颗种子, 并使之生根发芽。他也是一个标签, 透过这个标签, 我们可以看清中国期货业的发展历史。他就是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中国第一位期货博士, 亚布力论坛创始人、中国最早研究和推动期货市场发展的田源。

田源,男,1954年生,河南人。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中国诚通集团董事长,实业家,期货、物流专家。全国青年常委,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期货协会首届会长。    

1983年,田源出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主管,在国家价格方案制作过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后任物资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在物资部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发展极为迅速,使公司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0%,中期公司曾成为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会员。

1995年1月,赴瑞士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和“明日世界领导人”会议。    

1997年7月,田源调任诚通集团董事长,带领三万员工成功的将诚通从一个国有企业的松散体改组成以金属分销、储运为支柱产业的物流集团,实现了扭亏脱困。现在,诚通集团已是一家全国性流通企业集团,其仓储和储运设施分布于全国18个省市,拥有价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包括库房、火车专用线、卡车、码头、集装箱设计等。

1999年10月,他赴加拿大世界物流管理会并作“中国物流的发展演讲”。    

2000年5月至今任中国诚通集团,中国诚通控股公司董事长。    

2001年1月当选为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期货协会首届会长。

“期货就是一个合同。就是说我们俩定一个合同。决定三个月以后卖给你一个东西, 把价格定下来。这个就是期货。”田源曾通俗地介绍期货的定义。

从国务院转战期货行业

田源插过队, 当过兵, 喂过猪, 留过洋, 从过政, 经过商。1954年生于河南的田源, 16岁时下乡插队, 20岁参军入伍, 21岁作为工农兵大学生, 被部队推荐进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78年, 国家恢复研究生考试。在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 田源以优异的成绩胜出。研究生毕业后, 他留校任教, 成了武汉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田源随后曾多次表示, 虽然他最大的愿望是到大学教书, 但当年他并不太愿意教书, 他更喜欢研究学习“新”的东西。

1983年, 田源29岁, 那年他的人生开始了巨大的转折。在一次经济研讨会后, 当时在武汉大学教书的田源被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的领导看中, 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 在国务院工作期间, 田源参加了很多办公会和研讨会, 还到各地进行调研, 对商品以及价格信息流通不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深有体会。“那几年对我以后的生活理念、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田源说。

经过数年积累, 上世纪80年代末, 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部主任的田源开始积极进行期货市场研究, 并提出了建立期货市场的设想。

1986年, 田源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考察团成员访问美国, 深入考察了美国期货市场。在纽约期货交易所。他第

1986年, 田源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考察团成员访问美国, 深入考察了美国期货市场。在纽约期货交易所。他第一次看到了以幻灯片打出的石油期货行情。了解了什么是期货。从美国考察回来后, 田源就将期货市场研究列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 并上报国务院领导。不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体改委联合组建了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 田源担任组长。

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访问研究时, 田源就萌生了创办中国第一家带“中国”字头、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国内期货市场的经纪公司的想法。回国后, 带着强烈的愿望, 他找到了自己的5位朋友, 其中两位原来在中南海工作, 另外3位在商业部和物资部工作。田源讲了自己的想法之后, 6人一拍即合, 随即开始着手准备工作。

想要申请一个带“中国”字头的公司何其难, 更何况还是期货公司这样一个新鲜事物。于是6个人开始分头向商业部、物资部、经贸办、工商局、外管局等若干相关单位进行游说, 与此同时, 又找来14家公司作为股东。

1992年11月11日, 国务院同意成立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这个过程真是很困难, 不过有梦想再加上我们的努力, 最终还是实现了。”田源说。

就这样, 田源放弃了从事了近10年的职业, 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成为中国“期货界的拓荒者”。十几年来, 中国期货业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 但他“一秒钟也没有想到放弃”。

“失败”成就今天的亚布力

田源作为中国期货业的拓荒者, 是中国最大的期货经纪公司——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的董事长、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 是中国第一位期货博士。

但田源还有另外一个“显赫”的头衔, 那就是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亚布力是俄语“果木园”的意思, 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在这里成功举办, 亚布力一夜成名。

而更让“亚布力”声名大噪的, 是2001年之后, 每年一次的中国企业家论坛。这个论坛是参照瑞士达沃斯模式设计和组织的, 因此也有人将它称为“中国的达沃斯论坛”, 这正是论坛的首倡者、大会主席田源最初的设想。

不过, 可能没有人想到, 今天的亚布力其实是源自田源一次失败的投资。“我最大的失误就是在中期开始赚钱的时候, 没有控制投资的欲望, 使公司的发展走了很多的弯路。”田源说。

期货原本就是高风险行业, 在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不断的缺乏经验地扩张, 实际上是快速地积累风险, 留下了隐患, 再加上国家开始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 在1994年至1999年6年时间里,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的18家公司关闭了11家, 2000名员工淘汰了1500人, 亏损近上亿元。

1995年, 亚冬会举办在即, 可亚布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成样子, 应黑龙江省政府之邀, 时任中国国际期货公司董事长的田源在这里投入了大笔资金。但事与愿违, 投资近十年, 亚布力项目并没有实现盈利。“当时中期的资本金只有3000万元, 而这个项目就投入了3个亿, 这使中期财务面临巨大压力。”

3个亿的投资, 使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背负了每年高达2000多万元的利息的包袱。如何盘活这里的资产, 把亚布力“搅”热, 成了田源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曾应邀出席达沃斯论坛的田源正是从中受到启发, 才要在亚布力也办一个中国的达沃斯论坛。

此后, 亚布力的投资成就了三件事。第一, 支持了亚冬会, 并被评为当年亚洲最佳体育场所;第二, 亚布力是中国第一个旅游滑雪场;第三, 诞生了“中国企业家论坛”。

“我对中国期货业的自信, 始于对国外期货业的观察研究, 期货是一个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上百年, 并且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成熟行业。我相信中国也需要这样一个风险管理行业, 暂时的困难并不会影响长远的发展。”即便是在经历了失败和动荡后, 田源对中国期货业也一直如此保持信心。

2000年, 中国期货市场整顿结束, 整顿之后的期市面临着规范发展的大好时机。2002年, 期市成交金额从整顿之后最低的1.6万亿元恢复增长至3.95万亿元, 2003年达到10万亿元, 2004年仅上半年就达到8.47万亿元。“期货业是中国金融行业中最先经过规范整顿, 进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行业。”田源说。

那时候, 从产业链条来看, 中国的策略是:在原材料生产、进出口量大的上游, 建立起定价中心;在进行产品制造的中游, 要提高质量, 扩大产能;在产品全球销售的下游, 要提升谈判能力, 提高产品价格,争取在全球贸易中建立起低买高卖的国家商业模型, 改变以往低卖高买的被动局面, 提高“世界工厂”的附加值。期货市场对这一战略的形成非常重要, 之后有关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期货新品种陆续上市交易。说到期市服务国民经济风险防御体系的作用, 田源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做出解释。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 经济的增长使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变量, 中国影响世界经济的时代已经开始。全球经济已进入以金融为主导的时期, 这就要求中国应同时建立风险转移管理机制——风险防御体系。

面对期货市场的大发展, 田源的心情仍不轻松, 作为中国期货业协会首任会长, 他身上还背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当时, 中国期市还有很多问题:法制不健全, 无法与国际接轨;品种太少;专业期货人才紧缺;期货经纪公司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 很难参与国际竞争……而这些问题在一朝一夕并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田源头上曾经有很多耀眼的头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组长、北美物产集团董事长、中国诚通集团董事长。但是, 所有与期货无关的头衔现在都已经从他头上卸去, 他只是想“以3至5年的时间去做精、做大中国期货业”。

“这个行业的创立跟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我第一次接触期货到现在,没有其他行业比期货行业更精彩。”田源说道。

高手榜

黄伟:从2万到290亿的传奇故事

2022-7-10 10:13:28

高手榜

徐王冠:“东方犹太人”的期货史诗

2022-7-10 16:04:1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